月琴发源于阮。早在汉武帝时(公元前年—前87年),我国汉族曾经创作创造了阮,但那时这类以“弹”和“挑”为紧要吹奏技术的乐器,都费解地称为琵琶。据东汉傅玄《琵琶赋》序所载,阮是那时乐工参照琴、筝、筑、卧箜篌等乐器创造而成。是:“中虚外实,乾坤象也;盘圆柄直,阴阳叙也;柱十有二,配律吕也;四弦。”
从东汉应劭的《民俗通义》中可知,那时的阮长三尺五寸。汉时称秦琵琶,它经过“丝绸之路”向西域传布,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,均能见到它的外型。
东晋(公元年—年)“竹林七贤”中的阮咸善弹这类乐器。在三国(吴)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象,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形容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形容中,都能见到阮咸吹奏的图象。唐武则天时(年—年)称其为阮咸。
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:“阮咸,亦秦琵琶也,而项长过至今制,列十有三柱。武太后时,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,晋《竹林七贤图》所弹这样类,因谓之阮咸。咸,晋世实以善琵琶知乐律称。”月琴是由阮演化而来的。北宋陈旸《乐书》(卷一四一)载:“月琴,形圆项长,上按四弦十三品柱,象琴之徽,转轸应律,晋阮咸造也。”那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,后来逐突变动。到了清朝,月琴就与阮完整不同了,琴杆收缩为琴颈,演化成当代的形状。月琴可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和为歌舞、戏曲、说唱音乐伴奏。它是京剧、评剧、豫剧、楚剧、锡剧、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吹打器。在京剧文场中,月琴和京胡、京二胡合称三大件。豫剧应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,它和二弦、三弦合称三大件。
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#个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lczl/10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