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李世济,不能不提及她的丈夫唐在炘先生,二人因程砚秋结缘,携手相伴62个春秋,相濡以沫,同甘共苦,谱写了一段美好的梨园佳话。唐在炘、李世济初露锋芒:唐在炘先生生于年,他也不是梨园世家,而是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。唐在炘的父亲唐至上早年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,回国后在上海电力公司任工程师。唐至上对儿子寄予厚望,希望把儿子培养成为理工方面的人才。少年的唐在炘也不负父望,高中毕业后以优良的成绩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。唐在炘酷爱京剧,在念书的同时也刻苦钻研京剧艺术,自学京胡演奏。唐至上有位好朋友也在上海电力公司任职,叫沈家宏,是程派票友。程砚秋的两位琴师穆铁芬先生和周长华先生经常去沈家宏家里做客。穆铁芬先生周长华先生这样,唐在炘去沈家,得以向穆、周两位琴师学习京胡琴演奏。沈家宏先生也为培养年轻的唐在炘付出了心血。当时有些资历比较深的演奏者不愿意和年轻、资历尚浅的唐在炘合作。后来,沈家宏先生亲自出面设宴请他自己的“班子”,并说服大家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请大家帮忙,和年轻的唐在炘合作,这为年轻的唐在炘以后能正式登场而铺平了道路。之后,唐在炘与好友熊承旭、闵兆华组成乐队,在一起切磋技艺,还为程派名票高华伴奏了一段时间。若没有与程砚秋的相识,唐在炘也许就是一名工程师了,也不会有后来的“李韵程腔”了。然而,命运会赋予一些人终生的使命,这是推辞不掉的。在年美丽的秋季,唐在炘遇到了一个人,此人就是程砚秋。上海迈尔西爱路(现在叫茂名南路)的一栋洋房里,京剧票友们正在聚会。在这里,唐在炘第一次见到了程砚秋。名票赵培鑫向程砚秋介绍:“这是唐在炘,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!他老生、青衣、花旦都拉得好,尤擅程腔,依我听简直跟周长华拉得一模一样!”程砚秋笑了,问道:“唐先生,你看我唱什么呀?”年轻的唐在炘回答:“四爷,您随意唱吧。您的戏,我都会!”这有点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意思。程砚秋点了《锁麟囊》的“春秋亭”二六。唱罢,大家掌声响起。程砚秋很兴奋,高兴约他以后常来住处吊嗓子。就这样,唐在炘与程砚秋的缘分开始了。后来有一天,程砚秋对唐在炘说:“北平有点事要料理,我得回去一趟。这次来上海几个月,除了认识你之外,我收了个干女儿,每天出去就是到她家去教戏。这孩子很聪明。我教了她一出《贺后骂殿》,以后,想请你给她吊吊,你先去听一听怎么样。如果你愿意,她父亲要请你去吃饭,咱们一起去”。正是程砚秋这次牵线,唐在炘、李世济得以结缘,牵手一生。唐在炘、李世济妇唱夫随:程砚秋带着唐在炘来到李乙尊家中,见到了李世济。之后,唐在炘就经常来李家给李世济吊嗓子。青年李世济那一年,李世济12岁,唐在炘23岁。这是一段美好缘分的开始。“没有唐在炘,就没有李世济”,唐在炘比李世济年长11岁,也许真的有缘定三生,从相识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二人相伴一生;从相识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唐在炘守护李世济一辈子。这一辈子,有挫折,有成功;有辛酸,有喜悦;有相聚,有诀别……无论甘苦,二人始终不离不弃。两人舞台上的默契程度,天衣无缝。我每次听他二老合作的录音,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。我想,李世济先生是幸福的,因为她有唐在炘。六十二个春秋,人生如梦,华凋一刹,世事无常,波澜诡谲。我想,他二老应该欣慰,他们对得起程派,对得起观众,对得起自己。李世济、唐在炘(年)年,李世济组团进京,唐在炘放弃了国外的学位、熊承旭放弃了银行的工作、闵兆华也放弃原来的工作,毅然随行。唐在炘操京胡,熊承旭操京二胡,闵兆华由月琴改唱小生。唐在炘、李世济也步入婚姻殿堂。李世济、唐在炘结婚照唐在炘不仅为李世济演出伴奏,他还为张君秋的《楚宫恨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忆秦娥娄山关》、裘盛戎的《林则徐》、《南方来信》、赵燕侠的《叶含嫣》、《碧波仙子》、李慧芳的《洪湖赤卫队》、现代戏《沙家浜》中的“朝霞”、“鱼水情”、《海港》、《杜鹃山》、《社长女儿》、《黎明的河边》、《党的女儿》等设计唱腔。这些作品深受演员和票友喜爱,广为传唱。这些作品体现出唐在炘先生非凡的艺术天赋和创作才能。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,又紧跟时代要求,他的作品能满足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要求。唐在炘先生不但能操琴,还精于演唱。在年2月13日北京京剧团的春节联欢会上,唐在炘就曾经自拉自唱了《锁麟囊》“春秋亭”一段,同行们颇为赞许。唐在炘先生也很注意培养接班人,胡启明、王悦、李河遵等都是他的学生。唐在炘为李世济操琴吊嗓年,由于独子突然离世,79岁的唐在炘先生不堪沉重的打击而病倒,不能再操琴了。年1月16日,李世济先生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《唐在炘音乐作品演唱会》,演唱会撷取了唐在炘、李世济二老毕生艺术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几十段作品,使观众又一次领略到唐在炘先生的艺术魅力,唐在炘先生抱病与观众见面。晚年唐在炘先生年6月25日早上,李世济发现唐在炘没有醒来,她预感到不好,大呼:“老唐,你一定要起来!你一定要坚强!”然而,唐先生再也没有醒来,他永远地离开了钟爱一生的京剧艺术,永远地离开了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爱人……唐先生就这样安详地走了,但他的艺术没有离开我们。告别仪式上,没有哀乐,飘入人们耳中的是那曲《蝶恋花答李淑一》。一副挽联:“程腔新颖北地风柔五湖秋,英姿飒爽沪滨领衔三剑客”,概括了唐老为京剧事业倾尽毕生心血的85个春秋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76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