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安的大庆路上有一段宽阔的绿化带,不是公园,却也和公园差不多。天气好的时候,里面人山人海,干啥的都有,以听秦腔的最有特色。有普通的工厂职工,有退休的老干部,也有拆迁户和一些看热闹的民工。各色人等汇聚在这个绿化带,一进园子,就能让你看到接足地气的西安市井生活。
秦腔,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,是在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,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,因周代以来,关中地区就被称为"秦",秦腔由此而得名,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。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,又叫"梆子腔",因以梆击节时发出"恍恍"声,俗称"桄桄子"。清人李调元《雨村剧话》云:"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,有秦腔。始于陕西,以梆为板,月琴应之,亦有紧慢,俗呼梆子腔,蜀谓之乱弹。""乱弹"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,过去曾把昆曲、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"乱弹",也曾把京剧称为"乱弹",还有的剧种也以乱弹命名,如温州乱弹、河北乱弹但是,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、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59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