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,李世济、唐在炘先生取得了一些效果,观众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这给了他们极大的动力。
李世济先生
李氏程韵(1):由于李世济、唐在炘先生紧跟时代步伐,锐意进取,他们的作品很受观众欢迎。有人说他们的程派是“新程派”、“李氏程派”等,含义有褒有贬,李、唐二位先生并不理会。其实历代京剧人的改革,在当时都受到非议,例如谭鑫培、王瑶卿、马连良、言菊朋等前辈,当时他们的改革,受到的非议也很多,可这并未影响他们推陈出新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。
我记得郝寿臣先生当年对他徒弟袁世海说:“是把你揉碎了变成我,还是把我揉碎了变成你?”袁世海尊敬师傅,说:“当然是把我揉碎了变成您呐”,郝先生大笑道:“不对!不对!你应该把我揉碎了变成你!”我想,郝先生这句话真切地说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,生搬硬套 不行,因材施教,因人而宜是科学的方法。
李世济、唐在炘先生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唱腔:李世济先生在50年代、60年代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,扎实地继承了程派艺术,我们在当时的录音中能够体会。文革后,她在程派幽咽婉转的基础上,加入激情饱满、高亢明亮、轻灵多变、跌宕起伏、节奏变化分明等特点,这和程砚秋不同,有人说她不是程派了。她的演唱很具有感染力,能抓住观众的内心,把观众领入剧情,感同剧中人物。程砚秋曾对某学生说过:“其实只要气口、润腔、字头、字尾能按我的方法,这就是程派。千万不要硬憋着嗓子学我”。
李世济先生的演唱韵味醇厚,委婉圆润,情真意切,动听感人,刻画人物细致入微。她巧妙融入气声唱法,注重科学发音。她并不刻意去追求所谓的“程派特色”,而是从角色出发,着重刻画人物。
我觉得,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,学习流派要有自己的理解力、鉴别力、表现力,结合自己的特点来表达,而不是盲目模仿。程派首先是青衣,演唱程派要具有青衣的广义美感,而不是单纯地去追求程派的所谓特色。程派的所谓特点要是超出青衣的大原则,必定不美。
李世济先生为女性更科学地演唱程派开辟了一条明路,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、借鉴。她的唱法,男旦学来很吃力,票友中程派有很多男旦,这也是有些人不看好李世济的原因。
伴奏:唐在炘先生在京剧音乐方面颇有研究,他丰富了程派乐队,从原来的“三大件”增加了管乐、弹拨乐,他的文场有京胡、京二胡、中胡、月琴、大阮、中阮、弦子、笙、琵琶等,这样丰富了京剧乐队的声部,扩张了乐队的表现力。他的乐队清新悦耳,有张力、感染力,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。
他对这堂乐队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,每排一剧都要先“单兵训练”,既先单独训练每一位乐手,直到每个乐手都能把自己乐器的表现力发挥到理想状态,乐队再合奏,反复排练, 达到珠联璧合,和谐无间的效果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整体艺术魅力。唐在炘先生的乐队被誉为“中国京剧 交响乐队”。这一点,可以说唐在炘很好地继承了程砚秋先生的思想。年1月--年4月,程砚秋赴欧洲考察戏剧,回国后,程砚秋有意对京剧乐队进行改革,并尝试在《春闺梦》中加入了笙;他有意与马思聪先生合作,改革京剧乐队,他曾把从意大利带回来的一把小提琴赠与马思聪先生。但是由于日军侵华,程砚秋的改革只好放弃。
伴奏上,程砚秋是反对用花过门的。唐先生在作品中运用了花过门,这一点,可以说唐先生是程砚秋的“叛逆者”。我认为,唐先生的花过门是出于剧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而用的,《龙凤呈祥》音乐的喜庆,《梅妃》音乐的哀怨,不是喧宾夺主,而是符合剧情,很好地衬托了人物。在音乐上的突破,是顺应时代的需求,是符合当代观众的音乐审美的。只依靠“三大件”和老旋律,恐怕很难争取到年轻的观众。程砚秋先生一生都在锐意进取,不断改革。后辈应该学习程砚秋的这种思想、精神,而不是教条、保守。今天程派乐队的伴奏,大部分都以唐在炘先生的风格为范本,唐先生对程派音乐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。
服装:在京剧服装上,李先生也大胆改革。早在上世纪50年代,马连良先生的改革精神就深深影响着年轻的李世济。马连良先生一生都在不断改革进取,他擅于观察生活,哪怕是点滴素材,他都为我所用。例如他率先改革了“守旧”(程砚秋也同时改革了“守旧”。“守旧”就是“出将、入相”的幕布,意为“延守旧制”);他借鉴梆子戏里的“扎扮”;他看见一幅湘绣的色彩非常漂亮,就去了解调颜润色的窍门;他看到烟盒上的红色,觉得漂亮,就把这种颜色用于戏装;他去朝鲜慰问 ,看到朝鲜男子头戴半透明的纱笠,他就把这种纱用在《赵氏孤儿》程婴的员外巾上。马连良先生不但是表演艺术家,也是一位京剧改革家,这种改革的精神,一直深深影响着李世济。
朝鲜纱笠
穆宇《赵氏孤儿》剧照
《文姬归汉》:程砚秋当年对此剧颇为用心,头上戴“正凤”,专门为剧中蔡文姬一角设计了“女官衣”。
程砚秋、吴富琴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程砚秋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在北京京剧团的时候,马连良先生就帮助李世济设计过《文姬归汉》的女官衣。
李世济早年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八十年代以后,李世济对此剧服装又进行了改革,把女官衣下面的平边改成剑尖形。李世济特为此剧设计了六套服装,连狐尾也按花纹也设计也几个,她不戴“正凤”,设计了一种盔,正中嵌“正凤”,两侧各两条犄子成胡蝶形,配花狐尾。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孔雀图案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白地团凤女蟒、白腰包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绿色白袖暗花“女官衣”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绿色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白地绣“立凤”斗篷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蓝色白袖暗花“女官衣”、白腰包)
李海燕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蓝色黄袖绣花“女官衣”、黄腰包)
李世济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李世济《文姬归汉》剧照(剑角“女官衣”、黄腰包、黄地绣“立凤”斗篷)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5053.html